&ldo;诸位将领,可曾有人见到那李左车么?&rdo;韩信忽然问道。众将都道未曾遇见。韩信面色严肃,对众人说:&ldo;有人能活捉广武君李左车,赏千金!&rdo;众将听了,无不牢记在心。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三天之后的一个黄昏,一位将领押着一个衣衫不整的人走进了韩信的军帐。&ldo;将军,属下捉到李左车了!&rdo;
韩信正在低头写着什么,猛抬头,只见那个被五花大绑的人面目清秀,中等身材,身上衣衫虽然脏乱,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睿智。&ldo;你是李左车么?&rdo;韩信问道。
&ldo;在下正是。&rdo;那人平声静气地应道。
韩信又召来部下将领,令曾见过李左车的人辨认,果然不错。众人见了,以为韩信定会立斩此人,都盯着韩信,只等那一声令下。却见韩信迅速下座,来到李左车面前,亲自为他解去绑索,一边说:&ldo;在下不识先生,失礼了!&rdo;
一边又引着李左车面东而坐,自己则面西而陪。那种谦恭模样,俨然是学生拜见老师。众人大惑不解,直愣看着。
&ldo;在下想北进攻打燕国,东进伐齐,先生看在下该如何进行?&rdo;坐定之后,韩信和声细语地问李左车,把身子挺得直直的。李左车沉吟片刻,推辞道:&ldo;在下乃是一个兵败国亡的阶下囚,哪里有资格来谋划大事呢!&rdo;
韩信诚恳地看着李左车:&ldo;早在战国时期,百里奚先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后来他到了秦国,秦国却成为天下的霸主。这并不是由于百里奚在虞国时是个蠢材,而到了秦国则成了贤才,是由于国君对他的态度不同,能不能接受他的建议。&rdo;
说到这里,韩信顿了一下,见李左车的脸色温和了许多,又接着道:&ldo;您向成安君陈余献计的事我都听说了。倘若真的让成安君采纳了您的计策,我韩信恐怕已成了俘虏了。只是因为他不接受先生的意见,我才能侍奉在先生身边向先生求教啊!如今,我要全心全意听从先生的计策,请先生不要再推辞了。&rdo;
李左车的眉宇完全舒展开了,他稍做思忖,便道:&ldo;眼下将军渡过西河,降伏魏王,活捉夏说后又东下井陉口,一夜之间击垮二十多万赵军,杀掉陈余,可以说是名扬海内、威震天下了。许多百姓停止耕作,只想到你军中来听从你的号令。然而,多日的战争,百姓劳苦不堪,士兵也疲惫至极,实在很难再让他们去攻伐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调动疲惫之军去驻扎在燕国城池之下,其结果必定是想打打不了,要攻又攻不下,军中实情就会暴露在敌前,威力也就减弱了。如此旷日持久,军粮就会耗尽。到那时,连燕国这样弱小的国家都不肯屈服,齐国那样的大国就会据守一方而逞一时之强。这么一来,燕齐两国都与汉军对峙,相持不下,汉王和项王的胜负也难见分晓。自古以来,善于用兵的人,从不以自己的短处去对付别人的长处,而是要以自己之长击别人之短。&rdo;
韩信全神贯注地听着,像是要吞下李左车的每一句话。他又问:&ldo;既如此,我该怎么办?&rdo;
◎萧何让家族人从军的用意
&ldo;眼下的你,不如按兵不动,暂作休整,一边镇守赵地一边安抚百姓,使得附近百姓天天自愿来犒赏将士。过后,摆出攻燕的架式,派能言善辩的说客拿着一封信去向燕国炫耀自己的功绩,燕国弱小,不敢不听从你的招降。燕国一旦归服,即可东临齐国,如此,纵使有智多星,也不知该怎样为齐国谋划了。这样,天下大功告成。所以,人们所说的用兵之道要先造声势,后再行动,就是这个道理。&rdo;
&ldo;说得太妙了!&rdo;韩信由衷地赞叹,&ldo;我就依先生之计行事!&rdo;
几十天后,燕王臧荼投降。韩信报知汉王,并且请求加封张耳为赵王,汉王心中欢喜,自然答应了。
那日随何遵汉王之命到了九江,九江王英布已把随何来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每日里只是命太宰招待随何,让随何住在客馆里,自己避而不见。
到了第三天,随何实在等不及了,就对太宰说:&ldo;在下奉汉王之命而来,目的是为了拜谒大王,大王却托故不见,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依在下看来,大王的意思无疑是楚强汉弱,内心犹豫不定。但是,又何妨见见我呢?如果在下所说合乎大王心意,大王就听,不合,就把在下及同来二十人枭首示众,献给楚王,岂不是快事么?&rdo;
太宰只好向英布言明,英布想:既如此,我还怕什么?我英布在天下也算是堂堂英杰,如此回避既不是长法,也让人笑话。第二天,英布召见了随何。随何坐在英布左侧,委婉地问:&ldo;汉王让我到此,只是来看望大王近日贵体可好,顺便问问大王为什么只与楚王亲近呢?&rdo;
英布道:&ldo;本王曾是楚王属下,楚王之臣,怎能不与楚王相亲呢?&rdo;随何微微一笑:&ldo;说起来大王与楚王都是诸侯,如今大王却北面事楚,想来是觉得楚王强大,可以依托吧?但是,我记得楚国讨伐齐国时,项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将生命置之度外。在这种情况下,大王理应亲自率众为项王作先锋。然而,当时大王却只拨了四千人马去助楚王,这是为什么?难道真心为臣的人会如此敷衍塞责么?再说,不久前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正在齐地作战,匆忙之间来不及回防,大王距离彭城那么近,早该统兵相救,但大王可有一个人渡淮河去么?坐视成败,无动于衷,难道大王想依赖楚国,竟会如此袖手旁观么?所以,大王名义上以楚为主,并不是真心的,没有什么真实行动。眼下楚王太忙,来不及顾及这些,但他心中没有数么?一旦项王动怒怪罪,前来声讨大王,不知大王该如何应对?&rdo;
那英布低首不语,一副沉思模样。随何见状,心中暗喜,又接着说:&ldo;大王以为眼下是楚强汉弱,所以内心虽不服楚王却依然没有背叛他。古人云,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大王想过没有,那楚王虽暂时强大,却因违背盟约,弑义帝,成为天下逆人,哪里还会有好势头。如今汉王维护公理,仗义讨逆,招集诸侯,以成皋荥阳为据点,高筑堡垒,广积粮草,阻挡楚兵西进。那楚军虽人数众多,但劳师袭远,缺少外援,势必转弱,进退两难,还有什么可依赖的?如果楚国战胜了汉军,各诸侯就会人人自危而互相援救,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恰会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对付它。所以,楚国形势没有汉国有利。我以为,大王不和万无一失的汉国结好,却把自己托付给行将灭亡的楚国,实在令人困惑不解。相比之下,大王的兵力确实不足以消灭楚军,但是,大王如果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必会留下来对付九江军。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就可万无一失夺取天下。我请大王立即归汉,汉王肯定会划一块土地给大王,大王不就能在九江之上再有一方乐土了么?&rdo;
英布喜形于色,说道:&ldo;看来,我恭敬不如从命了!&rdo;
当下,他向使者允诺要叛楚归汉,只是提出一个要求:暂时不能走漏风声,以防过早惊动项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遍地鬼子/遍地英雄 巧妇伴拙夫 说论语 春尽江南 瀚海银河 山村鬼怪奇谈:鱼塘湾 我的放纵青春 三生三世凌霄阁 自言诛心非本意 鬼宠 给龙算命的日子 穿成恶毒女配后 黄雀 色.戒 白荼卿欢无别时 看病后,居然被掰弯了?! 九重 荒山夜宴 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 遗落兽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