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中文网

九九中文网>苏德战争模拟器 > 第114章(第1页)

第114章(第1页)

希特勒还在为哈尔科夫的失守而感到痛心,他认为当前的目标是收复哈尔科夫而不是歼灭敌军。他不相信南方集团军群处境危险。然而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却勉强地同意了曼施泰因提出的反突击的建议。

与此同时,斯大林也在声色俱厉地催促西南方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苏军这时已经超过了支援和补给的距离,加以收复的机场还不能使用,他们也失去了有效的空中支援。在这条漫长的交通线上,补给和补充兵员的系统、维修系统工作得很糟;许多兵团和部队,由于伤亡过多,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2月19日上午豪塞尔的第2党卫军装甲军从克拉斯诺格勒地区向苏军哈里东诺夫第6集团军的翼侧发起了进攻,打开了一个宽达二十五英里的大缺口。党卫军帝国师在这个缺口上击溃了第4近卫步兵军。2月22日,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与其右邻基希纳的第57装甲军一起向巴甫洛格勒挺进,歼灭了许多苏联部队并与党卫军装甲军会合。尔后它们改变方向,北上攻打哈尔科夫。苏军只有九千人被俘,而南方集团军群却宣称在战场上击毙敌军二万三千人。马肯森令亨里奇的第40装甲军(编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党卫军摩托化师)歼灭位于红军城和巴尔温科沃之间的波波夫坦克集群的先头部队。这个坦克集群有些部队由于缺油早已停止不前。

苏军最高统帅部仍然认为德军发起反突击是为了掩护南方集团军群从米乌斯河撤到第聂伯河以西。为了制止霍利德特集群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行动,西南方面军奉命再次出击。然而,这样的命令已难以执行了,因为此刻赫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仍在迅速北上、离开它的出发地大约已有一百五十英里,而且它在3月4日到6日期间已变更了部署。该集团军迂回到西南方面军的北翼后就在哈尔科夫附近、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美烈法和索科洛沃之间发动了一场猛烈的进攻,在卡扎科夫的第69集团军和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之间打开了一个三十英里宽的缺口。沃罗涅日方面军未能堵住缺口。3月12日德军突入到哈尔科夫的街头,两天后对该城进行了合围。缺口继续在扩大,苏军没有可供使用的预备队。德军已推进到别耳哥罗德附近。显而易见,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受到了威胁。3月18日别耳哥罗德被大德意志摩托化师攻克。这时苏军最高统帅部才认识到德军的行动并不是掩护撤退的牵制性行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有被孤立的危险。第3坦克集团军奉命突破哈尔科夫附近的包围圈。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撤退到顿涅次河以东大约四十英里处。

斯大林的反应充分体现了独裁者和苏维埃制度的特征。他想知道沃罗涅日方面军出了什么问题。军事委员会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需要加强。赫鲁晓夫被派进这个委员会。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参加了该委员会的工作。

3月16日,朱可夫还在西北方面军铁木辛哥那里,斯大林在通话中就告诉他,大本营已决定:由索科洛夫斯基接替当时负责指挥西方方面军的科涅夫。斯大林与朱可夫就乌克兰的局势交换了意见。据朱可夫本人说,他建议科涅夫指挥西北方面军,这样铁木辛哥就可以抽出来作为大本营的代表到乌克兰南部,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原来的态势。斯大林同意这个建议,但是要求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在莫斯科,朱可夫与这位通宵达旦对总参谋部施加压力的独裁者交换过意见,并于清晨五时共进早餐之后,便飞往沃罗涅日方面军。戈利科夫的位置让给了瓦杜丁。朱可夫请求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再拨给三个集团军。斯大林拨给了他第1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苏联三个进行增援的集团军从内地赶来,加以春季道路随着冰雪的融化而变得泥泞不堪,这时局势才得以稳定下来。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有限反攻使苏军丧失了它在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的主动权,因为瓦杜丁已在11月渡过顿河去攻打罗马尼亚部队。据报道,曼施泰因的勇猛进攻使苏军死伤四万多人,损失坦克六百辆、火炮五百门。这些武器均被德军缴获。这次胜利使德军无可置疑地控制了顿涅次河与米乌斯河之间的地区,这与1941年冬季所控制的战线几乎完全一样。苏军所遭受的挫折是有限的、暂时的而不决定性的,但是这却挽救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免于毁灭,而且还使它赢得了一些喘息时间。德军的胜利应归功于曼施泰因和克鲁格。他俩最终说服了元首,使他同意缩短战线,腾出兵力,组成预备队,争取主动权,放弃了他原来的单纯防御的战术。有些功劳应归于赫特。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豪塞尔的装甲军。该装甲军由三个富有作战经验、装备精良、经过休整的近卫师、帝国师和骷髅师组成。这三个师要比苏军的部队优越得多。苏军部署分散,支援兵器不足,补给低劣,而且那时已力不能支。

苏联在1942年到1943年冬季的攻势就这样以胜利而告终。德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统统都被歼灭。德军盟军的四个集团军也被打得溃不成军。德国一些评论家对苏联战略有两点挑剔。第一点,认为当时对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三次进攻应该同时进行,而不应该相继实施。如果苏军的空中力量、火炮和输送车辆足以支援这三次进攻的话,那么这就批评对了,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苏联前一年反攻失败,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分散和浪费了兵力。第二点,苏军最高统帅部未能坚决地向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推进,切断整个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部分部队的退路。这个批评倒是中肯的,因为成功地实施这样的突破,毫无疑问会使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群处于危险的境地。然而,硬向亚速海推进,可能归于失败,如果在推进中那些负责包围德军第6集团军的部队被削弱的话。此外,在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大桥并不是退出高加索的唯一出口,因为a集团军群经刻赤海峡撤退证明是可行的。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强令黑海集群切断穿越塔曼半岛的退路。如果塔曼半岛的退路苏军不能切断的话,那么夺取第聂伯河下游和彼烈科朴地峡要比攻打罗斯托夫为佳。占领了彼烈科朴就可以封锁退出克里木的出口,而且还可孤立a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这就是斯大林极力要做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楚国史  痞子大英雄  保卫延安  八天八夜  虚鹰传说  二战之重返德意志  遍地鬼子  纵论二战诸名将  末世之无限魔化  历史最拽是民国  三国之疯将军传奇  南京大屠杀  史上最牛的战俘  末路危城  海军故事  日落圆明园  华夏之龙  斗裂骄阳  夏焰之巨龙  冷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