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取得战术性胜利的希望要比苏联历史文献所能同意的大得多。7月13日,德军只有五个师未投入战斗,而中央方面军,据苏联自己报道,却有一个步兵军和两个坦克军未投入战斗。然而,曼施泰因当面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处境是非常不妙的。为了支援它,最后整个草原方面军都投入了战斗。如果沃罗涅日方面军不是处于某种危险境地的话,苏军统帅是不会甘冒风险把第38和第40集团军的建制炮兵都抽调给它的。因此,曼施泰因的意见是正确的,如果第4装甲集团军连续地进行突击,就可以摧毁其当面苏军的大部分坦克而且还可以占领开阔地。
&ldo;城堡&rdo;攻势失败了,因为这个计划考虑不周,一再延期也使进攻失去了突然性。根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经验,无论德军有多么强大,攻打预有良好防御阵地的强敌是很不明智的。发动&ldo;城堡&rdo;攻势是一场赌博,德国想抢在英美军在欧洲登陆之前先打一个胜仗,但是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却不曾想到苏联那时差不多已然作好了进攻的准备。希特勒和戈林从来没有接触过东线作战的实际。甚至连蔡茨勒也不了解那里新的作战经验。很明显,离前线越远,看法就越是乐观。克鲁格是属于怀疑派的,而莫德尔对攻势的结局没有什么信心。到了3月,这种倾向在南方集团军群中同样也是很明显的。当时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特鉴于气候不佳和部队过度疲劳,曾坚决反对曼施泰因和最高统帅部再次进攻哈尔科夫的主张。
直到1943年,德军通常在战术上是成功的,而在战略上是失败的。这次在库尔斯克,它在战术上也失败了,因而导致战略上的失败。&ldo;城堡&rdo;攻势的主导思想就预示着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破产。&ldo;城堡&rdo;计划失败后,轴心国从此一蹶不振,而且再也没有重新掌握东线的主动权。
第二十三章1943年苏联的秋季攻势
艾伯特&iddot;西顿[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1941-1945》]
苏军对奥廖尔突出部上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后方所进行的攻势,包括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后来的罗科素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所实施的一系列向心突击。西方方面军巴格拉米扬的第11近卫集团军在两个突破炮兵军的支援下,负责实施最初阶段的突击。第11近卫集团军由六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军与四个坦克旅组成。两个突破炮兵军由六十多个炮兵团组成,拥有近三千门火炮与迫击炮。这一次所采用的战术成了这次战争后期通常采用的战术,即在非常狭窄的正面上实施进攻,步兵师的正面只有两千码。在7月12日拂晓,第11近卫集团军进行了猛烈的炮火准备。在头两天内,该集团军前进了十六英里。进攻是由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的戈尔巴托夫第3集团军与科尔帕克奇第63集团军从奥廖尔突出部东部发起的。据说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莫德尔第9集团军所属的师转身对掩护其后方的第2装甲集团军进行援助时,这才慢慢地制止了苏军的进攻。然而,这是在曼施泰因不得不将大德意志装甲护卫师调给克鲁格后才出现的情况。虽然苏军的进攻暂时受阻,但是,当西方方面军又调来巴丹诺夫第4坦克集团军与费久宁斯基第11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时压力又逐渐增大。此外,布良斯克方面军还将雷巴尔科第3近卫坦克集团军也投入了战斗。
7月25日,墨索里尼在最后一次谒见意大列国王之后,便被废黜和逮捕。主持意大利新政府的巴多格列奥元帅向凯塞林保证,他的政府将继续打这场战争。然而希特勒并不相信他的话。他下决心从东线调出部队,最好是调党卫军师来维持德国对意大利的控制。第二天,希特勒便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召回并告诉他准备撤出奥廖尔突出部,以便将部队调往西欧。对此持反对态度的克鲁格列举了许多困难,如后方的哈根防线以及所有的中间防线都还没有建成,他所属的所有建筑劳工都被用来保养那些不断被暴雨冲毁的公路,使之畅通无阻,当地的苏联农民正在忙于收割稞麦,让他们去修建后方的野战防御工事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德军有一点撤退的苗头,他们便会全部逃入森林。克鲁格说,苏军在坦克与火炮数量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为了对付这种优势,撤退就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而且需要持续两三个月,因为撤退过于仓促可能导致德军的溃散,加之,游击队还特别活跃。放弃奥廖尔及其铁路侧线与卸车设备将使铁路线从每天能通过五十次列车减少到一天只能通过十八次列车。希特勒听了这些意见,承认都是事实,但是他坚持必须赶快撤兵。他告诉克鲁格,他作为元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甚至克鲁格把撤退的期限从原来的两三个月压缩到三四个星期,希特勒也未予批准。
7月28日午夜一时,德国有个无线电侦听机构侦听到了丘吉尔与罗斯福的无线电对话。这两位政治家在通话中详细地讨论了意大利图谋背叛轴心国的事。这便证实了希特勒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他于8月1日下令迅速撤出奥廖尔突出部。
在这期间,指挥南方集团军群的曼施泰因在乌克兰面临着一种不断恶化的形势。7月17日,托尔布欣的南方方面军和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分别以一定的兵力在距奥廖尔大约三百英里的东南方向上渡过米乌斯河和伊久姆附近的顿涅次河中游实施了试探性的进攻。这些进攻的矛头直指马肯森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新建的霍利德特的第6集团军。德军将相当于两个装甲军的强大装甲部队,从哈尔科夫附近的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调到东南部,以恢复米乌斯河附近的态势。正如曼施泰因后来所承认的那样,这个决定糟糕透顶,因为苏军虽然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毋庸置疑地遭受了损失,但它仍比希特勒或曼施泰因想象中的强大得多。紧接着苏联便对乌克兰的东大门哈尔科夫地区发起了进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楚国史 二战之重返德意志 末路危城 末世之无限魔化 历史最拽是民国 虚鹰传说 史上最牛的战俘 南京大屠杀 遍地鬼子 夏焰之巨龙 日落圆明园 痞子大英雄 三国之疯将军传奇 冷枪 纵论二战诸名将 斗裂骄阳 八天八夜 华夏之龙 海军故事 保卫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