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宗论》最快更新[630kan]
《灵峰宗论》导读。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44面。
我们这次的《灵峰宗论》基本上是分五科,这五科就是发心、正见、持戒、止观跟净土。那么这五科我们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属于根本法门,这个根本法门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就是依止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生死流转是痛苦的,相信涅槃寂静是安乐的;由这个信心发动了我们一个愿力,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生起一种要成就佛道的愿力;由这个愿力的支持,我们进一步地学习佛法,明白生命的真实相,知道这一切法都是因缘生,不管生死的流转、不管涅槃的寂静都是如梦如幻的,从清净心的本性上观察都是毕竟空的,这个时候我们从一种信心愿力就生起了一种光明的智慧。
发菩提心跟正知见就是根本法门,就像一棵树的树干一样。那么有了树干是不够的,进一步要生起枝末的法门,从树干生起枝叶花果,就是从你的根本的发心跟正见当中,生起一种实践的行动。第一个行动就是持戒,这就是整个枝末法门的一个基础。基本上蕅益大师在发明持戒有两个部分,第一个赞叹持戒的功德,第二个说明持戒的方法,这两个部分。现在我们看第二科,就是别明的第二科,把持戒的功德,这个持戒在我们修行当中的一个重要性,作一个说明。先把论文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二)四不坏信,尤从戒始。盖昏途宝炬,示人以何路可行,何路不可行;何路超生脱死,何路堕坑落堑。凡发心起行,亲师取友,择法眼目,看教指归,工夫要诀,巨细精粗,无不从学戒而辨。故从上佛祖,虽教观有偏圆权实,种种不同,未有不以戒为初基。以戒辨邪正者,清净明诲的是乐邦左券,此信不可坏也!
我们分成三段来说明,第一段是总标,
一、总标持戒的功德
四不坏性,尤从戒始。
这个“四”指的是佛、法、僧、戒,就是三宝的功德跟戒的功德。初果以上的圣人对于佛法僧戒生起了坚定不可破坏的信心,所以一个初果的圣人他能够把他身上仅有一碗饭布施给三宝,他宁可自己饿死,他知道三宝是广大的功德。一个初果的圣人他法尔不会犯戒,这是道共戒。所以初果圣人他的内心当中生起四种不可破坏的信心,这四个信心“尤从戒始”,是以戒作基础。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三宝的功德其实根本还是法的功德,就是涅槃的功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涅槃的功德,是九界众生、十法界众生、包括佛的一个归依处。但是这种无相的境界我们不是能够马上能够悟入,所以刚开始一定是以戒作基础。换句话说,我们一定是从有相而悟入无相,你刚开始一定先从身口二业的正确的操作慢慢再趋向于无相的涅槃,从有相而步入无相,从有相的持戒进入到无相的涅槃。所以说这个四不坏信生起的次第,尤从戒始。这个观念,蕅益大师把戒是生起三宝功德的基础,把这个思想再开展出来:
盖昏途宝炬,示人于何路可行,何路不可行;何路超生脱死,何路堕坑落堑。
这个“昏途”就是在一个黑暗的道路当中没有光明的照射,比喻我们一个三界的众生道眼未开,我们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当中我们需要一个“宝炬”,戒的光明的指导就是宝炬,透过这个宝炬的引导,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情况是会超生脱死、什么情况是堕落到三恶道去。
在律上,把戒法安立了一个专有的名词,叫作“圣法”。
这个圣法的意思,灵芝律师作了一个解释说:言戒法者,语法而谈,不局凡圣。戒法“不局凡圣”,不是说圣人才能够受戒,凡夫可以受戒,圣人也可以受戒。它为什么叫圣法呢?它的重点就是说——“直明此法必能轨成出离之道”。因为佛陀所说的戒法,能够“轨成出离之道”,它能够有一种正确的轨范引导我们趋向于圣道,它有这种功能。比如说我们今天从这个地方到台北,只要我们遵循高速公路,只要我们能够上得了高速公路,我们遵循高速公路的指导就能够直接到达台北。戒法亦复如是,它能够轨成出离之道,它这个轨范能够引导我们趋向于出离的圣道。
我们平常修行,我们也会有一些经验,就是说我们依止圣人的教诲,我们这一念散乱的心去观察真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我们这念有所得的心依止这个圣言量的指导,我们也能够跟这些无漏的真理相应,但是我们从无漏真理出来的时候,从空出假,来到这个凡夫的尘劳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事情。然后我们会发觉有些事情做了以后,它是随顺圣道,就是你这件事情做了以后对于你下一次的打坐是相随顺的,增上的;有些事情你做了以后,你再打坐就不相应了,障道了。我们从经验当中我们能够感觉得出来,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的止观是会影响的,当然我们只能把我们过去的经验整理出一套轨范,但是佛陀的一切种智,他能够明白无量无边的缘起,他能够事先就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超生脱死、什么事情堕坑落堑。
古德有一句话说:根本智易开,后得智难明。观一切法空,这件事情不难,但是你要能够决择出一条明确的道路使令人能够解脱,这就不容易了。戒法能够在我们的修行当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明白地告诉我们何路可行、何路不可行。何路超生脱死、何路堕坑落堑,在黑暗当中引导我们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是总标持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再看第二段,
二、别明
凡发心起行,亲师取友,择法眼目,看教指归,功夫要诀,巨细精粗,无不从学戒而辨。
我们刚开始先成就我们的根本,就是菩提心跟正知见。有了菩提心之后就开始“亲师取友”,亲近善知识,我们会选择善知识。然后学习佛法,学习佛法有三个内涵:第一个“择法眼目”,就是选择一个正确的教法;“看教指归”,这个是讲理,理法,无量无边的教它有一个道理,或者空性的道理,或者真如的道理;“功夫要诀”,这是行法,各式各样修行的法门。
我们发心开始去修行的时候,不管我们亲近善知识,不管我们学习佛法,这当中有巨细精粗的差别,大功德的、大乘的广大功德,或者小乘的功德,或者这个功德是精致的或者是粗糙的,这当中都是以戒法来做判断标准。大小乘的判定,乃至于大乘当中它有精跟粗,大乘又分成通别圆,大乘三系。智者大师在判定的时候是以智慧,以智慧来判定。但是智慧不容易判定,一般人不容易从智慧去判定这个教法的浅深。就是判定的方法很多,但是最容易判断的就是持戒,从一个人的持戒看得出来。
比如小乘的戒法,小乘的戒法只强调誓断一切恶,它对于誓修一切善——佛菩萨一切无量无边的三昧陀罗尼、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法门的学习不生好乐;对于誓度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在生死中流转,他也不生悲悯,他但持断恶这个戒,所以这个功德就是比较小。大乘的菩萨不同,他能够断恶修善度众生。所以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从一个持戒的角度来看出这个人或者这个法的巨细精粗,这是很容易了解的。这个判定标准,蕅益大师再把它发挥出来:
故从上佛祖,虽教观有偏圆权实,种种不同,未有不以戒为初基,以戒辨邪正者。
所以说从佛陀跟历代传承的祖师,当然这些大善知识都安排了一些教法跟观法来引导我们。把它作一个整理,它有偏圆权实的差别。这个“偏”就是它不合乎中道。说凡夫着有,凡夫的心情是有所得的;二乘偏空,二乘但是欢喜空性,对于积功累德、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不生好乐,这都是偏一边的;大乘的菩萨他能够观察即空即假即中,真俗双照,这个是“圆”。当然也有“权”跟“实”这个方便或者是究竟的功德。或者我们说偏、圆是约着因地的修学,这个权、实约果地的功德,也可以是这样讲。因地有偏、圆的不同,果地功德有权、实的差别。
这种诸佛菩萨跟圣人的抉择的教观,“未有不以戒为初基,以戒来判定邪正”,戒是一个所有法门的基础,而且它是一个邪正的判定标准。
《楞严经》讲五十阴魔,说有些法师末法时代他有种种的神通,他升法座以后能够一下子出现、一下子消失,一下子消失、一下子出现,乃至于能够小中变大、大中变小,显现种种的神变,但是他赞叹□□,说□□不是障道法,赞叹男女□□的功德。从这个地方,我们刚开始看见他显神通,我们不知道这个人是邪是正,他是一个大功德的或者是一个魔的境界我们很难判定,但是他讲话明确地违背了佛的戒法,违背佛的制教,那这个就清楚,这个就是邪。在《楞严经》佛陀是这样来判定的,就是他所说的话违背了佛陀的制教,那这个就是邪魔外道。所以说,在教法上虽然有一些偏圆权实的差别,但是这当中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戒,它是一个基础,它是一个判定邪正的标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官府发老婆你不要?想坐牢吗? 开局大神附身,神明秒变脆脆鲨 主公她美貌且善战 反派的朋友 我挽救的诸天末世女神超多 穿越农家女,种田分家斗极品 红楼之黛玉今天也在怼人 正派师尊实在太不容易 [马文才X小江]长安 除我以外,全员读心 玛丽苏文开始之前() 神启长生 女穿男后我被女主压了 灰暗的那些年 世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 校草他拒当电子宠物 贵族学院特招生女主换人了! 重生九零:十六岁小胖妞 鸿蒙魂武诀 都市修仙从海岛无敌开始